0752-8214331

15018889253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重磅!绿证将全国通行,原则上可转让!
来源: | 作者:hzcggf | 发布时间: 2022-11-17 | 942 次浏览 | 分享到:

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

通知称,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通知明确,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


(一)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二)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

(一)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凭证。各省级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以本省各类型电力用户持有的当年度绿证作为相关核算工作的基准。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以本企业持有的当年度绿证作为相关核算工作的基准。

(二)绿证核发范围覆盖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证体系,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电网提供的基础数据向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按照项目所发电量核发相应绿证。

(三)绿证原则上可转让,绿证转让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进绿证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绿证交易。

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核算体系



(一)夯实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基础。电网企业和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省内和省间交易、消费和结算等数据的统计核算,加强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校核,确保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真实准确。
(二)开展国家与地方层面数据核算。国家能源局依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和电力交易机构数据核算全国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负责核定全国和各地区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数据。
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一)统筹做好各地能耗双控考核。 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但仍纳入能耗强度考核。
(二)有效衔接地方节能目标任务。 各省(区、市)节能主管部门要根据“十四五”国家确定的节能目标任务,综合考虑新增可再生能源扣减等因素,科学确定本地区“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并做好组织实施。
做好组织实施



(一)规范数据报送与核算。每年1月底,国家能源局向国家统计局提供全国和各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初步数,4月底前,提供最终数。6月底前,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最终核定各地区上一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数据。

(二)切实加强绿证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建立健全绿证交易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对各地区绿证交易工作的跟踪指导。地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绿证交易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开展虚假交易、伪造和篡改数据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建立健全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机制与核算体系,健全可再生能源电量认定与统计支撑体系。建立符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消费复议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遵守可再生能源消费核算制度,坚决杜绝数据造假。

公司简介:

广东灿光光伏有限公司位于叶挺将军故里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是由原尚德电力及晶科能源的高管胡灿光先生于2016年组建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000万元,是广东地区最早一批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建设及运营维护的一体化新能源企业,公司是上市企业隆基、天合及阿特斯在华南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主,兼营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项目遍布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浙江、云南等地,在系统集成设计、施工安装中得到了客户及供电系统的一致好评,2018年,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在对全省光伏公司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安装及运营维护的评定中,公司是惠州地区唯一一家被广东省太阳能协会评定为项目建设规范型的企业。

2021年广东灿光光伏有限公司与惠州市政府直属企业惠州市产业投资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合资成立平台公司加快推进光伏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目前已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惠州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光伏项目战略合作,致力于为光伏客户提供专业的光伏项目融资服务(光伏贷)。同时与多家国际融资租赁公司达成合作,可为工商业客户提供光伏电站的投融资、设计咨询、政府申报、施工建设、并网及运维等全方位的服务,为客户和投资者提供高质量、有长期稳定投资收益的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半岛1号二期8010

了解更多国家政策及行业资讯,请扫码关注我们公众号